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党和国家在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又把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来,这说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标志。
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又赋予全民健身运动新的内涵和外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达到了新的高点。而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是实现全民健身的主渠道,是促使体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因此,必须加强社区体育建设,建设适应不同人群、具有社区自然特色的体育设施网络系统和正确健身观念和意识功能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体育文化的需求,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新格局。
01加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
全民健身是面向全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主体却是各级政府。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旧有观念,对城市社区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社区体育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制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社区体育发展规划,指导本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证社区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监督管理,完善社区群众体育工作评价体系,促进将全民健身工作目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全民健身体系发展新格局。
02完善街道微观管理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级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宏观管理得到了加强,但街道社区体育微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的社区体育具有领导、管理的职能,是社区体育管理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所以,必须加强社区体育的基层管理,完善街道社区体育的微观管理,发挥其对社区体育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网络,在相关体育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社区内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活动,满足居民的体育兴趣和需求。建立街道项目体协、人群体协等多种形式的体育组织网络,提高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增强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面向社区居民组织开展日常性、经常性的多种形式体育健身活动。
03构建合理的设施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新格局,必须有健全的体育设施服务系统做基础。为缓解社区体育设施不足、质量不高及服务水平低的困境,各级政府应将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协同体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关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确定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保证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用地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及社会各种资助资金,通过建设、改造体育场地设施,为各类人群提供体育器材、设施,根据不同文化氛围建立形成不同特点的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网。同时,加强社区内的单位、企业、学校之间的联系,依托他们现有体育场地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其体育场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对部分社区消费人群,可采用商业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规划,按照商业体育设施服务模式,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的体育设施,形成多元化的社区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04构建专业指导服务体系
目前,新的大众体育项目、方法不断增加,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逐渐科学化、专业化,城市社区居民迫切需求体育专业化的指导。为满足城市社区居民专业化的体育健身需求,社区体育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的体育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充分利用辖区内高校体育资源优势,依托有关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资源,可以在高等院校创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较为完善的培训基地网络,加强体育指导人员这方面的指导能力的再培养,满足城市居民追求新兴类体育项目的需要。针对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现状,可以通过宣传和倡导社会力量加入,动员辖区内体育教师、体育院系学生及热衷于体育健身的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和体育健身指导工作,引导社区群众进行正确的体育健身活动,切实满足民众体育健身需要。并可在高校的体育院系设立全民健身咨询机构,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科学锻炼方法及健身养生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指导服务。